張海江教授申請的課題《綜合地震成像方法研究蘆山地震震源區及其周邊精細結構》獲得自然基金面上項目資助,期限是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本項目計劃利用2013年4月發生的Ms7.0級四川蘆山地震豐富的余震和較密集的臨時地震臺站,綜合運用多種地震成像方法對發震區結構進行精細成像。計劃采用的地震成像方法包括地震速度成像,地震衰減成像,地震各向異性成像和地下介質間斷面地震散射成像。通過綜合地震成像,可以獲得發震區的Vp、Vs、Vp/Vs、Q、各向異性和間斷面結構,有助于研究蘆山地震的發震機理以及結構和破裂過程之間的關系。另外,計劃利用蘆山地震和汶川地震的余震確定兩個地震之間余震空白區的速度結構。本項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龍門山斷裂帶大地震的發生和地震災害的評估。
張海江教授同時在研的一個課題為《頁巖氣開發過程中人工水壓裂誘發的微地震井下監測方法研究》,資助期為2013-01-01至2016-12-31。該課題針對頁巖氣水壓裂井下微震監測的兩個特點:井下檢波器成線性布設和頁巖具有較強的速度各向異性,發展合適的微地震處理和解釋算法。該課題計劃發展綜合的信號處理方法以可靠地檢測微弱微震事件,發展利用地震走時和方位角信息的雙差地震定位方法對微震精確定位,利用微震信號本身通過地震成像確定介質的各向異性參數,和發展全波形匹配的算法確定震源機制。目前在該項目的資助下,已經在國際知名地球物理期刊發表4篇英文文章。
![]() 返回列表 |
版權所有 ? 淮南萬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備案號 皖ICP備2021005841號 技術支持:淮南訊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